close

世界杯正熱,歐巴桑身邊好多朋友都熬夜觀看,每天只睡三四小時,上班走路都輕飄飄的,還有人在支持球隊輸球淘汰後就請假服喪!對於這些四年熱血一次的友人,歐巴桑無比的佩服。雖然歐巴桑心理上是支持德國隊,但身體無法抵抗生理時鐘,頂多看半場就撐不住睡著了。唉唉,想當年還曾經不睡覺,通宵打保齡球,早上八點直接去上微積分。逝去的青春啊...

比賽開踢前不是都會放兩隊的國歌嗎?講到國歌,歐巴桑直接連想到的都是纖細又敏感的柴可夫斯基很有名的作品,《1812 序曲》。1812年,拿破崙攻進俄國,占領莫斯科。戰鬥民族俄羅斯當然不會輕易投降,幾乎全城的居民都撤出莫斯科,還把糧食都燒了,讓法軍沒東西吃,「焦土抗戰」逼的法軍餓肚子打仗,當然是打不過戰鬥民族,兵敗而逃。

為了紀念這光榮的戰役,柴可夫斯基受委託寫一首曲子慶祝一下,結果就是作曲家本人不甚滿意但觀眾很愛反應很轟動的《1812序曲》。(岔題一下,創作者不滿意但大受市場歡迎這事兒好像常發生,就像歐巴桑寫了一年還是搞不懂為什麼有些文章瀏覽率特別高。讀者的心好難捉摸啊...)

(這影片的圖配的不錯,大家可以看一下)

柴可夫斯基在《1812序曲》中,編入另外三個旋律。先是樂曲一開始時,描述人民面對外敵入侵時,懇求上帝保祐的片段,柴可夫斯基將東正教的聖歌《天佑吾民》編進樂曲中。

聖歌好好聽,教堂好漂亮喔!!

另一首是法國國歌,馬賽曲,當然是拿來代表入侵的法國軍隊。第一次出現是在3:45秒處。

馬賽曲第一次出現時,軍隊中高舉的法國國旗還是光鮮亮麗,等到了5:18再次出現時,就有點髒髒的了,暗示戰況激烈,但天平還是偏向法國。不過,這場戰爭最後是俄國將法軍踢走,音樂的轉折點在11:31,高潮來了,俄國開始反攻,衝!(聽著聽著就熱血起來!)

大砲連發把法軍打的潰不成軍,把莫斯科搶回來,勝利光榮的遊行。此時登場的是當時的俄國國歌。《1812序曲》很受歡迎的原因之一,就是樂曲最末一分鐘有一連串的大砲聲。雖然柴先生寫說用大鼓打就好,但後世有人在戶外演出時,真的開砲(煙火啦~)。音樂廳內的演出當然不能把大砲弄上台,所以改用錄音的也不少,反正就是怎樣激情就怎樣爆。

其實這首曲子1833年才成為俄國國歌,1812年打仗時的國歌並不是這一首.... XD
(話說回來,拿破崙帝國時的國歌也不是馬賽曲啊啊啊....)
(突然有種柴先生很敷衍的寫曲子交作業的感覺...)
(那...歐巴桑也敷衍的交作業好了...)

歐巴桑有幸曾在紐約聽紐約愛樂演《1812序曲》。那是夏天非正式樂季*的音樂會,所以安排指揮在開演前簡單介紹曲目。他說,《1812序曲》最後面的(錄音)大砲聲不是隨便人能演的,你必須要拿到茱莉亞音樂院的打擊樂演奏主修的學位,才有資格按「PLAY」放大砲。

...最好是啦!(笑)

*小知識:交響樂團的樂季一般是從9月到隔年的6月,7、8月通常安排的都是形式上比較輕鬆、以推廣娛樂為主要目的的活動。順便推一下,NSO國家交響樂團的14/15樂季套票已經開賣了,大家可以早早規劃一下未來一年的聽音樂會行程喔!

arrow
arrow

    Studio Leg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