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有一個法國人叫做拉威爾 Ravel,1875年3月7日生,雙魚座,作曲家。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認識雙魚座的男生,歐巴桑身邊有幾枚,都是纖細、溫柔,特別有藝術天份的好男人。雙魚座的拉威爾是不是纖細、溫柔歐巴桑不知道,但肯定有非常高的藝術天份。

因為,被稱為「管弦樂的魔術師」的拉威爾,最厲害的是調色的技巧。咦?作曲家調什麼色?

混色表

就跟水彩顏料一樣,每種樂器有其獨特的顏色,兩個樂器混在一起又會呈現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色調。拉威爾的作品色彩繽紛,因為他實在好會幫樂器配對,規劃好誰多一些誰少一點,用音樂做出許多先前沒人用過的色彩。

很難想像對吧,讓歐巴桑用拉威爾的《波麗露 Bolero》說給你聽,音樂,真的是有顏色的。選《波麗露》是有原因的。這首曲子從頭到尾只有四個東西:句子一、句子二、節奏組,和最後面幾秒鐘的狂暴化樂團。這可不是「簡單來說」喔,17分鐘長的曲子,真的就只有這樣,而且除了節奏組是重頭到尾襯在樂曲底部,其他樂器都是輪流講話,沒有那種講一半就被插嘴的,所以旋律非常簡單。不信的人可以去這裡下載總譜讀讀。就是因為旋律簡單不複雜,所以大家可以專心體會音樂的「顏色」,不會被干擾。

準備好了嗎?音樂請下!(提醒一下,雖然前面很小聲,但喇叭音量不要開太大啊... 歐巴桑剛剛說啦,後面會狂暴化哩!)

最一開始聽到的是「節奏」。苦命小鼓接下來的十七分鐘,只能一直重複這段節奏... 第一個進來的是長笛(flute,古久前有人叫他橫笛,但最近很少聽到這詞兒了)。長笛把很~~~長的句子一講完後,就被踢去跟小鼓一起,1:21時變成單簧管(clarinet,AKA 豎笛,AKA 黑管,AKA 黑達仔)講同樣一句話。(有沒有聽到小鼓繼續反覆打不完的節奏... 此時的提琴們,也還是在節奏組...)

第三個講話的是低音管(bassoon,AKA 巴松管,AKA 紅煙囪),他講的是第二句話,跟前面的長笛和單簧管不太一樣。第四個出現的是我們暱稱的小豎笛,長的跟玩具一樣可愛,音高比豎笛高一些,他一樣講第二句話。(四分鐘過去了,小鼓還是跟被踢去作伴的長笛一起反覆,提琴們也還是在撥弦...)

接下來出現的可是挺稀奇的樂器。柔音管,oboe d'amore,是雙簧樂器,雙簧管的親戚,柔音管演出的是大家已經快忘掉的第一句話。到目前為止,都是只聽到一個樂器講話的聲音對吧,接下來要有點變化了。(但小鼓還是...)

先前被踢去跟小鼓作伴的長笛回到舞台上了!跟他一起的是塞了弱音器 (mute) 的小號(trumpet,AKA 小喇叭,但講喇叭有種俗感...)。兩個樂器合起來的聲音,和最一開始長笛獨奏,一樣是講第一句話,但顏色已經稍稍不同了!(可以暫停一下,回到最前面只有長笛的那邊比較看看。)

好不容易變成兩個人一起,怎麼又變回sax(saxophone,薩克管、薩克斯風)一把哩?其實啊,sax本身就是兩種樂器:單簧管(sax的身體)和號角(sax的嘴巴)混合產生出來的新品種樂器。寫到這裡,歐巴桑突然覺得,拉威爾這人可能有強迫症,寫曲子還講求工整。長笛→單簧管→低音管→小豎笛→柔音管→長笛+小號→sax=單簧管+小號... 照這樣推理,下一句應該是低音管+小號。

Kenny G w/ soprano sax可是不是... 還是 sax,是音域比較高的、常跟肯尼吉 Kenny G 一起出現的高音薩克管 soprano sax。(順帶一提,前一個sax 是 tenor sax 次中音薩克管)這兩種 sax演奏的是第二句。啊,原來規律是 第一句x2→第二句x2→第一句x2...!(小鼓表示:管你第幾句,我都一樣啊哭哭)

兩種樂器組合的顏色到此為止。接下來是混了三種樂器的顏色。最先上場的組合是法國號(新朋友耶!French Horn,像蝸牛的那個。)和短笛(piccolo,把長笛縮到很短,音域非常高,吹不好就變成尖銳噪音的 恐怖 樂器)和鋼片琴(celesta,這樂器外型像小鋼琴,但聲音完全不同,有興趣了解的人可以看這篇)。

合奏的樂器越來越多,樂曲的氣氛也慢慢高漲。剛剛出現過的柔音管、單簧管,加入同樣是雙簧樂器的英國管,再次重複第一句,這次,比較大聲。(小鼓默默的想:終於過半了!)(歐巴桑想:天啊,才寫到一半就爆字數了!)

過半後又一個新登場角色:長號(trombone,AKA 伸縮喇叭)。仔細聽喔,只有長號能做出那種 有點油腔滑調的 su~~~的滑音。

長號su~~完後,是木管合奏。這些樂器的聲音剛剛都聽過,但合在一起,顏色完全不同了。就在木管再度(不想算第幾度了)唱完第二句後,小提琴們開心啊!他們的弓終於可以拿起來用,不用再撥弦了呀呼!弦樂一加入,音樂的顏色馬上完全不一樣,非常明顯

後面就是一部部的弦樂慢慢加進來,樂曲顏色越來越豐富,氣氛也一直往上疊,指揮的動作越來越大,一直堆到最後大爆發,猛烈的咧!抽空回想一下最一開始只有長笛的時候,是不是很不一樣?但明明是同樣的旋律啊!

(突然發現有個很可憐的人:豎琴... 雖然比小鼓晚一點才開始,但好像從頭到尾都是同樣的東西... 而且還沒小鼓搶眼...)

聽完第一次後,趕緊再聽第二次,可以更容易了解「音樂的顏色」是怎麼回事。很有趣吧!樂器一樣樣加進來,好像是畫家在調色盤上調出一個個不同的顏色,只是拉威爾用的顏料是不同的樂器的聲音。

不過,這首曲子有一個副作用就是:那個旋律會黏在腦袋內洗不掉啊啊啊啊啊~

 

arrow
arrow

    Studio Leg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