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Should You Applaud?
圖片來源:http://euge.ca/2012/12/30/applause/ 

對於不常聽音樂會,或是不熟悉演出曲目的朋友來說,究竟什麼時候可以拍手,是個很難的決定。作曲家很壞心,老是安排一些好像聽起來已經結束其實還沒有的片段,就是要騙觀眾在不對的地方鼓掌(才不是)。因此,有一個 受夠觀眾亂拍手 體貼的鋼琴家,幫有這困擾的觀眾朋友做了上面這個決策圖。

歐巴桑認為最好的判斷點是「演奏者是不是打算敬禮了」。在音樂廳欣賞現場演奏,與在家聽CD最大的不同,就是樂音會留在空間中。演奏者常常在最後一個音結束後,會停個幾秒,等空間中的音符消逝後,才放下手,向觀眾敬禮。若有觀眾太過激動得先拍手,有時反而會破壞那種天人合一如入神境的氣氛。所以,請忍一忍,等指揮手放下 / 弦樂演奏家拿弓的手放下來 / 鋼琴家雙手離開鍵盤... 之後,再給予掌聲。

但即使是用「演奏者是不是打算敬禮了」推測拍手的時機,還是很容易有誤判的時候,尤其是聲樂音樂會。不同於器樂演出,聲樂的演出曲目通常都不是本來就這樣演的曲目。看不懂對吧嘿嘿。以9/22在台南、10/7在台北的舉辦「德奧風情~林聖縈、蘇欣怡二重奏音樂會」為例,演出曲目是:德奧風情~林聖縈、蘇欣怡二重奏音樂會

HÄNDEL: Violin Sonata in D major, HWV371(四樂章)
MOZART: Violin Sonata in B-flat major, K.454(三樂章)
BRAHMS: Scherzo from F-A-E sonata
STRAUSS: Violin Sonata in E-flat Major, op. 18(三樂章)

什麼時候可以拍手呢?每一首曲子的最後一個樂章結束之後就可以拍手了,很簡單吧!(是的,這是置入性行銷,而且是手法很粗糙的置入性行銷... XD)

但是啊,聲樂的演出曲目可不是長這樣。以六月舉辦的「美聲天后─迪里拜爾獨唱會」的節目為例:
韓德爾詠歎調三首 Three Arias by G. H. Handel
 〈我為命運哭泣〉選自歌劇《凱薩大帝》Piangero la Sorte Mia (from“Giulio Cesare”)
 〈鍾愛的森林〉選自歌劇《阿塔蘭塔》 Care selve (from“Atalanta”) 
 〈回到我身邊〉選自歌劇《阿爾琪娜》 Tornami a vagheggiar (from“Alcina”)
理查‧史特勞斯藝術歌曲三首 Three Lieder by R. Strauss
 《我的孩子》Meinem Kinde
 《明日》Morgen
 《我漂浮》Ich Schwebe

有沒有看出不同的地方呢?聲樂家真好,可以很自由的挑要唱什麼,不用整套整套的演!那,這種情況下,什麼時候可以拍手呢?答案很簡單,就是同一作曲家的作品都唱完後(也就是〈回到我身邊〉之後,以及《我漂浮》之後)就可以拍手啦!啪啪啪啪啪啪啪...

(但是,有時候聲樂家選了太多同一作曲家的作品,然後歌聲悠揚,座椅舒適,空調宜人,不知不覺就...咦?現在是第幾首?然後每一首結束,就會全身緊繃,開始觀察有沒有人拍手... 千萬要注意要小心...)

真的搞不懂什麼時候該拍手的話,也別太緊張,都不要拍也沒關係。想想,一場音樂會少則七八十人,多則一兩千人,少幾位觀眾拍手,演奏者不會太在意的啦!用心欣賞音樂比較重要,等掌聲大起時再加入,就絕對沒問題囉!

同場加映:安可安可不安可~

為了 多凹一點 表達依依不捨之情(也不太對吧?),觀眾會在全部曲目演出結束後大喊安可,希望演奏家能多演一兩首。但,其實有些曲子不太適合喊安可,例如安魂曲系列的作品。安魂曲後面的安可要演什麼?金剛經?(這是好久以前看過的梗,不太記得是誰寫的...)又如柴可夫斯基的第六號交響曲,最後的第四樂章是憂傷的慢板,曲子結束在哀傷的情緒中。此時接上熱烈的安可,似乎也有點怪。

蛤?聽音樂會規矩太多喔?歐巴桑教你,跟著別人做就好,不要當開頭的那幾個,所有反應都晚五秒,就不會有問題啦!就算真的有問題,罰不責眾,演奏家也拿你沒辦法啦哇哈哈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tudio Leg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